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房企已开始收紧钱袋子 土地出让会变成取消会

羊城晚报  2011-11-12 08:20

[摘要] 11月8日,14宗;11月1日,18宗。短短一周时间,广州应该出让32宗地块,结果出让的只有8宗,取消出让的却达到24宗,后者是前者的3倍。

11月8日,14宗;11月1日,18宗。短短一周时间,广州应该出让32宗地块,结果出让的只有8宗,取消出让的却达到24宗,后者是前者的3倍。媒体报称的“史上规模”的土地出让会,结果演变成了土地出让“取消会”。有知名房企负责土地开发方面的负责人说,因为南站地块的“前科”,所以他们并没打算到现场看竞价情况。果然,到了下午,因为少人竞价,拍卖会没能如期举行,只是草草宣布了两幅土地底价成交的情况。

中止出让是为流拍遮羞?

11月8日的土地出让,和11月1日如出一辙,都呈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势。8日,按计划应该大规模推出14宗地,到了正式出让当天中午,发出中止12宗地块出让公告,其余两宗地则以底价成交。

中止出让公告没有点明中止的原因,但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来看,有房企参与竞价的两宗地出让,其余取消出让,原因很明显,就是没有房企竞价。上述知名房企的相关负责人说,取消部分土地出让,就是为了防止“流拍”的出现,实质是为流拍遮羞,“行内人都清楚,这其实就是流拍”。

“11月份广州大规模推地,出现底价成交、流拍的可能性本来就比较高”,业内人士吴定金分析,一方面,目前大市并不好;另一方面,年底开发商要支付的资金本身就比较多,这时候房企拿地往往比较谨慎。至于去年11、12月份广州为何出现拿地热潮,楼面地价创下新高?那是特殊情况。去年10月份,广州十区一手住宅卖了157万平方米,市场处于亢奋状态,加上11、12月份推出的又是市中心靓地,房企花钱热情高涨,导致2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首次在广州出现。

一年后,市场风向完全转变,9、10月份成交持续低迷,房企已开始收紧钱袋子。广州南站土地正式出让前,记者问在广州项目不多的瑞安有关负责人对南站地块有无兴趣,该负责人表示“有兴趣”,不过,该“有兴趣”的房企并没有参与南站地块的竞价。这其实就是南站地块的缩影,不少房企都表示有兴趣,让政府大规模推出地块,最后参与竞价的房企并不多,导致七成多的地块就在拍卖前三个紧急中止出让。

市区靓地会否遭遇惨况?

除了南站地块,广州在11月份还会陆续推出多幅地块。单住宅地块方面,就有天河、荔湾及花都三个区的9宗。荔湾、天河区的宅地,算是中心区靓地,之前土地市场的惨况,会否在这些靓地身上重演?“情况应该会比南站地块好一些”,吴定金说,荔湾、天河区是成熟区域,花都区也有众多知名房企进驻开发,开发商对这些区域的住宅用地兴趣会比南站地块高很多。

即使兴趣高很多,土地溢价幅度预计也不会太高。记者在和房企接触中发现,多数房企预期房价将会继续下滑,目前并非拿地最合适的时机。只有当房价下滑到一定程度,政策开始出现松动的时候,才是楼价筑底之时,也是拿地的时机。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土地溢价幅度才会再度上升。(记者张秀钦)

 

(来源 地产中国网)土地市场惨遭楼市“寒潮”侵袭。数据显示,10月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365宗,成交面积550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0%,同比减少37%。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开发商拿地越来越谨慎。在中指研究院重点监测的100余家房企中,10月份仅中粮地产在上海有新增土地,其余重点监测的如万科、保利、金地等房企均未在一线城市出手拿地。

房控不松企业怎么办

现状:现金为王为主导,9城市零成交

“地王”已经彻底消失了。10月31日,武汉出让12宗土地,10宗以底价成交,2宗进入竞拍,溢价率低;11月1日,广州原定于当天公开出让18宗地块取消12块土地的出让;11月4日,南昌市有13宗土地公开拍卖中4宗土地延迟拍卖,7宗土地以底价成交,另2宗溢价不到1%成交;11月9日,上海土地市场有5幅地块出让,但4幅地块提前发布消息终止出让,仅一幅地块成功交易……

住宅地块交易更为不堪。资料显示,10月份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厦门、福州、吉林、洛阳、西安9个城市均无住宅地块成交。而北京土地市场在经过10月份多宗地块无人问津的冷清局面后,在11月份虽有爆发,但土地出让金却同比大幅下降40.81%。

“近期土地市场遇冷与当下经济态势、房企策略、政府态度有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货币政策仍呈偏紧状态,贷款未松,市场流动性没有实质性增加,开发商资金成本仍在不断升高,在现金为王的思想下,拿地还是比较谨慎的。”

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姚玲珍对此也表示认同,她对记者指出,在未来调控政策与房价走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资金较为充裕的开发商也在观望,“或许到明年一二季度才会有较显著的拿地意愿”。

收入减少 政府怎么办

对策:复苏企业活力,回归实体经济

土地市场不景气,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谢逸枫预测,“与2010年土地出让金29397亿元相比,今年至少下降30%以上,甚至要下降50%。”

自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及衍生的相关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逐渐加重。在2010年8.3万亿元的公共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收入就达2.9万亿元。

孙立坚对土地财政的“走弱”却表示出一丝欣慰,他告诉记者,其实在2008年以前并没有土地财政这一说,金融危机重创实体经济后,土地市场才逐渐火热起来,以至于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也就间接推热了地产行业。

“只有实体经济才能振兴经济,政府靠企业才能‘吃好饭’,卖地只能是辅助收入。”孙立坚指出:“温州危机爆发后,中央已开始加快速度振兴企业,如对中小企实行结构性减税并出台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等,复苏企业活力,给地方政府‘开源’。”

在他看来,实体经济做好了,才能达到政府、企业、群众的多赢,若依靠地产,获利的只是政府与地产开发商,打压的却是下游产业与老百姓的利益。姚玲珍也表示,现在地方政府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造血能力,这样才能弥补土地财政的“损失”。

防止反弹 调控怎么办

政策:大建保障房,允许自主发债

土地市场低迷,引起了一些忧虑。有分析认为楼市调控政策若持续下去的话,土地卖不出去,以后房子也会建得少,可能会导致供求失衡致使楼价反弹的后果,最后还是老百姓 “埋单”。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就建议,要平抑房价就需要增加土地供应,应该“取消18亿亩红线,建立起真正的土地一级市场”。

对此,孙立坚和姚玲珍都表示,目前还不是取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时机。孙立坚认为,“用市场机制解决土地供应困难”是有道理的,但是目前房价高的大部分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可用土地就那么一块,是不动产,通过改善供给不太可行”。姚玲珍则认为,现在发展地产已经占用了很多农地,更重要的是现在“农业还未产业化”,要政府进行产业规划和引导,提高产量等以后再适当调整。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保障房建设,就是为了平衡以后的供需问题。”孙立坚对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可以分流一批中低收入者,减少对商品房的需求。这样在未来出现双减的情况下(商品房供应减少、需求减少),也能达到供需平衡。”

在姚玲珍等专家看来,楼市调控政策需要长期性连续性地实施下去,才能让楼价实质性地降下来。此外,政府对土地供应也要有个长期的规划,建好土地储备系统,以应对未来需求。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拓宽财源问题,姚玲珍认为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金融债就是一个有力的扶持,“地方政府也可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展地方融资平台,以支持地方建设”。

标签:土地房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长沙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